震惊!OpenAI被曝偷换ChatGPT模型,引发“GPT门”事件,全网掀起波澜

近日,OpenAI因未经用户许可擅自将ChatGPT模型降配并替换,引发了一场被称为"GPT门"的风波,网络上对此议论纷纷。用户们发现,无论其账户是免费还是付费,所选的模型都会被擅自更改。面对质疑,OpenAI回应称此举是为了测试新的安全路由系统。这不仅引发了关于AI在模型选择权上的担忧,还牵涉到了商业道德与消费者权益等深层次问题。

对于"GPT门"事件的曝光,据AIPRM首席工程师Tibor Blaho透露,OpenAI悄悄地将所有ChatGPT用户重定向至两款新型低算力需求的"秘密模型":gpt-5-chat-safety(一种新型敏感度较高的模型)和gpt-5-a-t-mini(一种对违规内容极其敏感的推理模型)。只要输入的内容稍微触及到敏感话题、情绪表达或违法信息,不论是GPT-4还是GPT-5版本的模型,都将被重新路由到这两个后端模型进行处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路由机制基于用户主观语境下的动态轻度交互触发。

用户们的反馈显示,"GPT门"现象普遍存在且显著影响了用户体验。例如,在使用gpt-4o时,一旦输入"illegal",便会收到"thinking..."的回复,尽管gpt-4o并不属于推理型模型,这间接证实了存在未授权的模型切换行为。Christina作为GPT-4.5的忠实粉丝,也注意到即使她选择了GPT-4.5,实际上ChatGPT也会自动将其请求转接到GPT-5系列模型中。Reddit平台上更多网友分享了类似经历,部分用户反映,由于对GPT-5的表现感到失望而暂停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次尝试却发现ChatGPT变得异常迟钝;还有人通过LMArena竞技场的实际测试发现,月费高达200美元的GPT-5竟然落后于o3、4o等版本,暗示了许多查询被不恰当地分配给了"低算力敏感"模型处理。

此番操作引发了广泛讨论,除了在商业层面带来负面影响之外,更激起了公众对于AI掌控模型选择权限制以及背后潜在伦理问题的关注。有人甚至联想到科幻电影中的"天网"情节,担忧专有模型供应商可能暗中修改或终止服务而不告知用户。此外,有评论指出,即便企业愿意支付高昂费用以获取最先进语言模型的服务支持,但最终却发现自己完全受制于提供者,这种情况被视为一种误导性的商业实践,在某些国家如澳大利亚,此类行为甚至涉嫌违反消费者保护法律。

针对外界的种种疑问,OpenAI副总裁兼ChatGPT APP主管Nick Turley解释说,这一现象主要是出于测试新安全路由系统的需要。当对话涉及敏感或情感类话题时,系统可能会临时切换至专门设计用于谨慎处理这些情况的推理模型或GPT-5版本。他强调,目前从默认设置跳转到更为严格的模型只是一个暂时措施,并且如果用户直接询问,ChatGPT仍然会告知当前实际使用的模型类型。尽管自上次"自杀新闻"事件以来,OpenAI显然加大了对相关内容审核力度,但未经用户同意便擅自调整模型的做法是否合理仍值得进一步探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