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AI人才流动报告》近日由脉脉发布,报告勾勒出2025年1-7月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风向。岗位供给快速扩张,人才需求急剧上升,应届生薪资显著提升,企业之间的争夺战不断升级,人才流动特征尤为突出。
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2025年前7个月,AI人才市场迎来全面增长。AI新发岗位数量同比上升逾10倍,简历投递量更是飙升11倍。截至7月底,脉脉平台上已有超过1000家企业共发布7.2万个AI相关岗位,涵盖互联网大厂、海外科技企业、汽车制造及AI垂直赛道企业。从企业排名看,字节跳动招聘指数29.83居首,小红书18.32紧随其后,阿里巴巴12.25位列第三,小鹏汽车与自变量机器人同样进入榜单。
算法类岗位最为稀缺,非技术需求快速放量
在招聘热度最高的前20个岗位中,算法相关岗位超过半数。“搜索算法”人才成为稀缺资源,供需比低至0.39,平均5个岗位争夺2个人才。与此同时,非技术岗位的崛起同样显著。随着AI技术应用范围扩大,2025年1-7月非技术岗位数量同比增长7.74倍,产品、运营、设计等方向需求尤为突出。
高薪吸引应届毕业生
报告显示,应届生在AI人才市场中受到格外青睐,高薪岗位比重上升。2025年前7个月,月薪在5-8万元区间的新发应届岗位占比42.66%,8万元以上的岗位比例达到14.68%,意味着约每7个应届岗位就有1个年薪破百万。值得注意的是,脉脉平台上的应届生岗位中,超过一半开出了5万元以上的月薪。
企业薪酬及雇主排名
从企业薪资水平来看,微软以平均月薪90,345元稳居第一,阿里巴巴旗下平头哥以89,760元紧随其后,跨境电商Wish则以85,371元位列第三。京东、比亚迪等企业的平均薪资大多落在6.5万至6.8万元之间,赛道型企业自变量机器人也进入前二十行列。雇主指数显示,字节跳动、腾讯、京东位列“值得去AI雇主”TOP3,小米、华为等新能源与自动驾驶龙头企业同样入榜。
人才流动性与求职方式
AI人才整体流动性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平均在职时长为2.02年,低于新经济人才2.91年的水平。报告指出,62.99%的AI人才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寻找新机会。求职方式上,被动求职已成为主流,其中内推占比24.31%,HR邀约19.34%,猎头联系14.92%,合计超过58%,远高于主动投递的37.57%。在择业时,薪酬福利是最受关注的要素(5.21分),成长空间(3.20分)和技术领军人(2.37分)分列其后。
企业AI化趋势显著
随着产业升级加快,不同规模的企业纷纷加速AI化进程。2025年1-7月,新经济行业新发岗位的AI渗透率突破10%,较去年同期提升逾10倍,并随企业体量扩大而进一步提高。“新发岗位AI渗透率”已成为观察企业AI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暂无评论...